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植盗微澜之八珍依迷 > 第三十九章 卜算子

第三十九章 卜算子

,鹤爪卷轴中虽有描述,但只留下了两个地点--灵坞和云碧峰,目前为止谁都不知道这两个地方在什么方位具体什么地点,面对困境,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搁之高柜了?显然不行。”盘洋一本正经一脸的严肃,威严比平时多了几分,但眼角的笑纹在盘龙看来也调皮了几分。“所以,今晚的会议就一个主题,那就是如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尽快找齐龙鳞,希望大家能在支精大师和多庆总前期收集到的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商讨出可行性方案和对策。”

有料!这是盘龙的第一感觉。但这样的会议大可不必请父亲出山,不就是找个龙鳞嘛,在坐的各位又不是吃干饭的,何必架起大炮打蚊子。想想又觉不对,前期的相关信息应该来自支英支精和喀叔,请他们来怕是米伯镇不住,想那支英支精性情乖张,如果中途不按套路出牌,米伯必一个头两个大,与其反复折腾还不如一锤定音。

“盘总,我先言为敬。不瞒各位,八珍源起于我族,但时过境迁,目前只留存璇玑图和四句偈,依据这两样东西,我们才参透了璇玑图的奥秘,陆续找到了除冥眢龙鳞以外的七珍,现在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但再怎么研究也发现不了更多有关龙鳞的线索。”一袭紫色道服衬托着支精微紫肃穆的脸庞,实在看不出他脸上的喜怒哀愁。“后来只好换思路,响鱼境和石塘古镇作为整件事由的两个源头,响鱼境已没有秘密,而石塘古镇似乎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和大哥专程去了趟石塘古镇,找了些由头拜访了很多尚还健在的本族老者,并借此机会翻看了大量幸存至今的本族族志族谱,竟然有了重大发现。我们发现支进在石塘隐居期间曾经到过信州府的东岳护国寺,还在寺中断断续续停留过半年多的时间。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东岳护国寺所在的这个地方名叫琅玡山,而琅玡山在宋代以前叫的就是灵坞,而且它的最高峰文笔峰也叫云碧峰。”

不说则已,开口便震惊四座。

“大师的意思是说,卷轴上提及的灵坞就是东岳护国寺所在的琅玡山?”盘龙惊问。

“基本可以肯定,但纯属我个人的推测,理由有四,一是支进隐居石塘后他的活动范围是很有限的,以他在逃犯的身份不可能东西南北的跑。二是他和上官先辈有可能没有完成冥眢的最后之行,因为实力不允许他们这样做,你想,团队中那些厉害的角色都基本死光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合两族之力能把七珍藏好已是千难万险,这个在座的都有发言权。三是族谱中只提到东岳护国寺,这是他隐居石塘期间记载过的唯一去过的地方。四是灵坞和云碧峰名称的重合,天下之大,我想这种重合是不能用巧合二字解释的。”支精不停轻捋着颌下的山羊须娓娓道来,众人吃惊地疑视着他。“可惜的是,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到护国寺,又在护国寺中干了什么。我不妨大胆推测,囿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他极有可能就近把开启冥眢的秘密留在了护国寺,而这个秘密与七星晶镜有关。”

简短的一席话信息量太大,至少在盘龙是这么认为。时间就像一根价值连城的金线迅速把支进、东岳寺和石塘古镇三者串连一起,透过时间的长河,在坐的每一个人似乎都看到了支进当年往返于两地神秘而匆匆的背影。

“支进隐居于石塘古镇,又到东岳护国寺呆了大半年,他就不怕暴露吗?”这像是一个游离于话题之外的疑问。

“那也不尽然,躲得久了,偶尔露个脸谁知道,就认出来了?何况那时的东岳寺连庙都算不上,仅仅是处行祠而已,明朝宰相杨时乔就写过一篇《东岳行祠记》,当时行祠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明朝?时间上不会有出入吧?这是个逻辑问题,如果时间出错,任他灵坞云碧峰也是枉然。”

“这能有什么问题。建庙的时间在南宋绍兴年间,而我们的主人翁则在大明嘉靖时期,融着几百年嘞。”

“大师一定去过东岳护国寺吧,像是能藏住秘密的地方吗?”这话问得有点水平。

“小小的琅琊山海拔不过三百米,能藏住什么秘密?倒是东岳护国寺很是朦胧。”支精捋着山羊须有些得意,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问住他。“千年古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东岳护国寺是进行过大规模修葺的,《东岳行祠》中就有宫亭、楼阁、门墉、坛遗为屋千间的记载,后来尽管衰败,也还保留了东岳大殿、文昌阁、圣母殿和睢阳祠等建筑,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又新建了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和一应生活设施,从此挤身省级重点寺院,地方虽小,但历史久远,你能说它没有秘密吗?”

“大师所言甚是,怕是没有收获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