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植盗微澜之八珍依迷 > 第九章 五毒山(下)

第九章 五毒山(下)

付长年说,到一字梁要徒步30多里路,而且只有一个隘口,但这个隘口自从梁上出现红头蜈蚣后就荒废了,到达雷惊峰要通过隘口,必经东西向的二里亗旵,然后折向正北。由于一字梁海拔高,风势大,沿路所见都是低矮的灌木和一丛丛顽强生长在风化沙砾中的牛筋马唐。二里亗旵是一字梁白天最安全的地方,出了二里亗旵就不好说了。付长年明显放慢了脚步,大家都警觉起来。远远的雷惊峰在望。

“付师傅,根据《云阳县志》的记载,五毒山原来叫宝灵山,具体是什么时候改叫的五毒山?”米一问道。

“具体时间说不准,但绝对是解放以后的事,因为听说解放前一字梁上还有通往邻县巫溪的山道,那时可没有听说什么毒虫,刚才我们经过的二里亗旵就是原来山道的一部分。”付长年停了下来,似乎回忆起了什么,“听老人们说,有一天晚上,雷雨大作,雷惊峰山石突然坍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村民们以为发生了地震,怕得要死。第二天一些胆大的后生赶来察看,发现雷惊峰被震塌了一大半,峰底还震出了一个巨大的天坑和一个不知通向哪里的石洞。后来就频频发生了毒虫伤人事件,山道逐渐废弃。再后来,花楼村陆续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红头蜈蚣和金环胡蜂等毒物。我那时还小,听着各种谣言和迷信长大。等参了军,又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我才明白,哪有什么妖魔鬼怪,冤魂索命,都是迷信。”

“那个石洞就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吗?”玉刀抢问道。

“谁敢。历史上土家人巫风重,禁忌多,直到现在有些传统都在延续,更别说当时的那个年代。我退伍后,坍塌的天坑和石洞早已被茂盛的植被遮蔽,而且有红头蜈蚣等毒物镇守,就更没人敢下去了。”付长年回答道。

不过是一场惊雷震塌了溶洞,把长年盘踞地底的毒虫放了出来,从侧面说明,蛛面依迷的生长地不会是什么好地方。盘龙心想。

大家跟在付长年的身后小心谨慎地前行。出了二里亗旵折而向北,一段长满三叶鬼针和赖草的山坡尽头就是雷惊峰。付长年说,雷惊峰在解放前可是一字梁最北端的一方险峰,单独成势,如擘天玉柱直插谷底,与周围的山峰构成了连绵起伏的峰丛。一夜惊雷哗啦啦被劈下了一大半,如今只剩下不到百米的残峰。大家站在雷惊峰前用了不到半个小时。付长年年纪最大,却面不改色,气不喘,继而又爬上了雷惊峰的半山腰,从石缝中取下来两个竹篓。大家都很好奇,看见竹篓内都是密密麻麻游走翻腾的红头蜈蚣,气氛有些紧张。付长年取出绿茶壶喝了三大口,冷不丁朝竹篓喷出雨雾,连续几下喷洒后便把两个竹篓吊在了一棵树枝上。“先办正事。等回来再收拾吧。”拍了拍袖口淡淡地说道。

米一见付长年身怀绝艺,老当益壮,心中佩服。但为了顺利下到峰底,安全起见,还是叮嘱玉回支三人打了头阵,约定见信号起自己五人再下。

足足半个时辰后,米一才见一颗绿色信号弹在空中炸开了花,玉刀报了平安。在米一和盘龙的指挥下,五个人时快时慢地顺着缆绳,踏着玉刀等人事先设置好的岩石塞向谷底滑去,终于在一块突出于峭壁的悬崖石上会合。这是雷惊峰上阳光与阴暗的分界处,向上回望已不能看见雷惊峰的全貌,脚下却翠绿葱茏,白雾游荡,不时有金环胡蜂从深邃的已经被高大乔木遮挡了大半的天坑中飞出,像哨兵一样在空中盘旋侦察。

付长年是第一次下潜到这么深。按照他的说法,大家站立的下方就是坍塌的洞口,再往外二十多米就是天坑。几十年了,就是这么个巴掌大点的地方人们谈之色变,带给了村民无尽的烦恼和恐惧。今天拼了自己的老命也要探探究竟。他在玉刀和回弓错的保护下,带头下到了丛林。光线一下子黯淡下来,视觉中若隐若现的毒物穿行在乱石堆和腐败的树叶中,发出细细簌簌的声音,一股莫名的紧张感袭向全身。他顾不上这些,在记忆的带领下径直找到天坑的边缘,发现天坑早已蓄了大半的山水,山蕨和飞廉正在四周疯狂地生长。他不明白,自己记忆中的无底天坑怎么会蓄上这么多的水。他有些疑惑,解释不清,只好又折返回来。

听了付长年和玉刀的描述,盘龙似有所悟。“付师傅说石洞是随雷惊峰一起坍塌形成的,看来身后的石洞才是奥妙所在。”

“小龙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米一问道。

“现在还不好说,要进洞探了才知道。米伯,事不宜迟。”盘龙回道。

米一立刻做出了安排,他让盘龙和玉刀开路,回弓错和支观殿后,自己和付长年做了中军。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