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堆在仓库的大批米粮此刻成了烫手山芋,得在六月底之前出清才行。
这些人买了粮食之后,扛着扁担,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掌柜的,她瞧着面生呢!”
“大概是永州来的穷鬼吧!买点粮食都要讨价还价!”
这些“永州的穷鬼们”带着粮食转到了许明棠宅院的后门。
许明棠和孙县令正在后院等候。
七个人分别买了十斗左右的粮食,许明棠挪出其中的二十斗道:“大人,这是归还今日挪用县衙粮仓的白米。”
是的,许明棠今日在街口卖的白米来自县衙粮仓,每个县衙都有粮仓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孙县令纠结再三,也只得咬牙开仓,谁成想许明棠不到一天的功夫竟然就能把白米拿回来。
“许明棠,你真有办法啊!”
不光把开仓的粮食拿回来了,还低价买了这么多粮食。
“咱们接下来怎么办,光咱们镇上粮价稳定可不行啊。”
“第二步,稳定已经入境的灾民。”
许家大清早就在店门口贴了告示,要招大量伙计建造房屋,不过每日工钱只有五文,包三餐住宿。
这个待遇实在说不上好,镇上有住所的百姓不太愿意去做,只有流离失所的人看到这个告示如获至宝。
一个穿着破草鞋的女孩在认真读完告示之后,飞快地往镇外的山林里跑去。
往常少有人烟的山林里,此时多了些人迹,小女孩钻进其中一个山洞,高兴地道:“娘,爹,镇上有东家招工,包三餐和住宿呢!”
“真的吗?!”
“但,她们会要我们吗?”男人有些犹豫。
“要的,那个东家在店门口说了,外地来的百姓都能去做活!”小女孩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我听其他百姓说了,姓许的东家是个好人呢!前日也是她给了我好些个铜板。”
作为一家之主的妇人听言,做了决定:“咱们去试试,总比在山里来得好。”
男人和妇人对视一眼,点点头,他们流落山林倒无所谓,不能叫孩子毁了。
他们从镇外的山林里往镇上走去,一路上发现了不少和她们一个方向的人,有些他们也认识,是一道逃荒来的。
到了许家店铺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排队了,旁边还有好些牛车,装满了一车就会往府州的方向驾离。
有些人不安地问:“这是要去哪建房屋?”
有人便会拿出地图给他们指:“去府州郊外的一块地,瞧,在这,是大工程呢,估计得两三个月才能建成。”
排队的人一听高兴极了,能做两三个月的活呢!
“不要急,一个一个登记姓名拿了牌子就可以上车了。”
女孩一家三口跟着排队。
排到他们的时候,妇人先报了姓名年纪和籍贯,“杨石柳,二十八岁,洛州竹叶镇人士。这是我女儿杨心月,十岁,我夫郎周铁柱,二十七岁。”
“是一家人啊?”宋星一边登记一边道。
“对。”
“行,那你们拿这三个牌子,到时候住在一起。”
“诶诶!谢谢姐儿!”没想到还能住在一起,一家人都很高兴。
“你女儿十岁是吗?”宋星皱了眉。
“对……怎么了吗?”杨石柳有些不安。
“那她每天只能做两个时辰的工,剩下的时间要去念书,有问题吗?”
“啊?念书?”杨家一家人傻眼了,杨石柳小心翼翼地问:“姐儿,念什么书啊?”
“就是启蒙书啊,四书五经千字文什么的,我们东家说的,凡十四岁以下的都要安排念书时间,不能全做活。”
杨石柳和夫郎女儿互相看了一眼,相互握着的手都在颤抖。
“行了,快上车吧,别耽误后面人登记。”
“诶!诶!”
一家人上了车,待车上坐满八个人之后,车子就出发了。
他们来到了一块空地上,有个穿着简练短打的年轻女子在人群中很显眼,杨心月小声说:“那个就是许东家。”
不光是云山镇有牛车到,其他附近的镇上,包括府州方向都陆陆续续运了人来,都是面黄肌瘦,衣衫破烂的人。
一百个官兵也都在。
看到官兵他们都很警觉不安,人群里不断骚动。
许明棠如同没看见一样,大声和他们说话。
“差不多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