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就满是方巾宽袍的儒教中人,穿着基本一致,不外乎黑色头巾,深色直裰,多着朱履。
自有他们圣教的一番仪式举行,礼敬谦让再请再辞再请的一一安排了诸人能满意的位子,坐下了,就开始了集会事项。
首先是科举举业方面的探讨,几位进士介绍经验及具体考题以及历来分析。
俺在外围旁观,这里有几位文人界知名僧道,俺报了个假名,厮混了一下。
听得没什么乐趣。
如此过去四天,最后一天分组讨论,他们彼此熟悉的人凑一起探讨学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俺也去听了几场,有一场是女人与读书的问题。
听那主讲说,女子无才便有德,女子要遵从道德规范,三从四德,做一个贤妻良母就行。多少认得些字就行,读书就读《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就行。纺织和操持家务才是女子最主要的事。
俺恍然,这是说上流阶层人家怎么教育女子的。否则,怎么还能读的起书?
拿潘金莲来说,她哪里能捞着书读?俺夜叉嫂嫂,也哪里能捞着那么些书读?宋公明杀的那阎婆惜,哪里读过那么些书?能学百家姓、千字文识字就已经超过很多人了。3疤看书徃 首发
老大智深大和尚就不识字。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即使不读书,难倒就都恶毒了?老四曹正的婆娘就颇贤惠。
上流阶层家出来的女子读书了,就不恶毒了?那张都监的婆娘毒的很啊。
还有这些读书人,书倒是读了一肚子,烂人却变得更烂了,那蔡京,书读的少吗?
所以,人性好坏与读书,可能不存在关系。
还有一场,却是杜仪讲对《诗经》的理解。
杜仪道:“《凯风》一篇,现在先生们解释说七子之母想再嫁,我说挺玄!现今女子十四五就嫁人,周代多是二十方才嫁人,养到第七个儿子,又长大了,那母亲也该有多少岁了,四十好几快要半百了吧?那有想嫁之理?所谓‘不安其室’者,不过因衣服饮食不称心,在家吵闹,七子所以自认不是。这话前人不曾说过。当然除非一胎七人,或是一连四个双胎也是有的。如此三十岁上下倒也是可能。”
众人皆笑。
又道:“《郑风》女曰鸡鸣一篇,先生们只是说他‘不淫’。我认为非也,但凡君子,横了一个做官的念头在心里,便先要骄傲妻子。妻子想做夫人,想不到手,便事事不遂心,吵闹起来。你看这夫妇两个,绝无一点心想到功名富贵上去,弹琴饮酒,知命乐天,这便是三代以上修身齐家之君子。这个,前人也不曾说过。”
又道:“据小弟看来,《溱洧》之诗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
有那相熟的朋友就起哄道:“怪道这几日清早、夜间老哥同老嫂在这山间树林里大乐!这就是你弹琴饮酒,采兰赠芍的风流了。”
众人一齐大笑。
俺乐了,这不就是所谓声闻与缘觉吗?
声闻不再有,儒门大宗师留下文字,后人自己解释,能学到什么算什么。。。
文人有文会,尚能互相探讨,互相激发,取长补短,增进不足;
武人,同一门派的,里面如何学习俺不清楚。不同门派的,就设个擂台,互殴生死。或许旁观者也能看个门道,增进不足。但却真不如文人这样有很大帮助。那泰山擂又快开始了。。。
文会结束,杜仪夫妻会同友人一起去那江宁,俺却要去扬州看看琼花。
当年隋炀帝在扬州,琼花花瓣在空中散乱飞舞,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也卷地而来,引出无数英雄豪杰,他们的故事到如今仍然脍炙人口,断人肝肠。
现如今,大宋朝各地也不太平,山匪林立,盗匪出没。俺这三个月听说了淮西有什么王庆,弄的挺大。听杜仪转告俺他那些友人所说,扬州内外匪类也不少。
俺这就去看看。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俺借杜仪面子蹭人家友人的船,先到瓜州渡口,下船告辞。
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才从瓜州渡口走到扬州南门码头,中间还蹭过路上人家的牛车,跟路人聊过。
俺炼炁化神,神识又有了,就多了几项新的能力。
比如语言,已经不逼烦恼那些方言土语。
俺如今脑力强劲,听人说上几次就会了,听懂理解完全不成问题,就连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