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港综之江湖 > 第128章 暗潮(二)

第128章 暗潮(二)

天来找我,"陈耀的声音沉下来,"他们说愿意出十亿买我们的橡胶园。我没答应。"他指了指台下的阿依:"阿依的女儿明年要上小学,教室的窗户还没装玻璃;"又指了指刀疤刘:"刘叔的闺女在昆明读卫校,学费还没凑齐;"最后指了指自己腰间的翡翠扣:"克钦头人的儿子在学种水稻,他说要让洪兴的稻子比子弹金贵。"

"这些人,"陈耀的声音哽咽了,"他们要的不是钱,是活着的希望。谁要是敢卖了这片地,就是卖了这些希望!"

台下突然响起掌声,先是阿凯,然后是小棠,接着是刀疤刘,最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小宝举着被撕下来的"卖国贼"大字报,狠狠摔在地上:"谁再敢说这种话,我跟他打架!"

散会时,阿积凑过来,手里攥着张纸:"陈叔,刚才有人往我邮箱发了封匿名邮件,是段监控视频。"他点开播放器,画面里是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正往橡胶树的防寒布上割口子,其中一人的手腕上,戴着和摩根士丹利顾问同款的鹰徽手表。

"我已经发给泰国警方了,"陈耀摸出手机,"让他们查查这手表的来源。"他又转向阿凯,"你去把护路队分成三组,一组守橡胶园,一组守矿场,一组守学校。记住,咱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三天后,泰国警方传来消息:那三个男人是缅甸某武装组织的成员,背后主使是一家注册在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摩根士丹利东南亚区的副总裁。

消息传回洪兴时,陈耀正在大学给学生们上《热带作物栽培》。教室窗外,学生们举着"洪兴不卖"的牌子跑过,小棠举着最大的榴莲,果壳上的红漆字被雨水洗得更艳了。

"同学们,"陈耀放下课本,"今天我们不上课了。我想请大家说说,洪兴的光是什么?"

阿依第一个举手:"是学校的灯,晚上亮得能照见山路。"刀疤刘摸了摸后腰的稻穗:"是护路队的脚步声,半夜听见就安心。"老阿婆颤巍巍站起来:"是医疗队的药箱,我家老头子的哮喘病,现在能喘气了。"

陈耀笑了,指了指窗外:"你们看,那是中缅铁路的火车,载着咱们的榴莲去新加坡;那是泰国正大的冷链车,装着咱们的橡胶去曼谷;那是老挝矿场的冶炼厂,冒的是白烟,不是黑烟。这些,都是洪兴的光。"

下午,摩根士丹利的副总裁亲自飞到洪兴。他在村委会门口站了半小时,看着村民们扛着锄头从他身边走过,看着孩子们追着他的西装跑,最后叹了口气,走上前:"陈先生,我是来道歉的。"

陈耀递给他杯姜茶:"茶凉了就不好喝了,喝了吧。"副总裁捧着杯子,手直抖:"我们公司高层开了会,决定撤回所有资源投资计划,转为长期支持洪兴的民生项目。另外......"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份协议,"这是我们和洪兴的合作备忘录,所有项目利润的10%,归洪兴民生基金。"

陈耀接过协议,扫了眼签名栏——上面有泰国正大、老挝矿业、新加坡李记的公章,还有克钦独立军的骑缝章。他抬头笑了:"你们终于明白,洪兴的地,种的是人心。"

入冬时,洪兴举办了第一届"人心节"。广场上,村民们用榴莲壳做灯笼,用橡胶木做舞台,用矿场的碎石铺成星光大道。陈耀站在舞台中央,看着阿凯的儿子小宝举着"洪兴大学优秀学员"的奖状跑过,看着刀疤刘的女儿穿着白大褂给老人量血压,看着克钦战士们教孩子们种水稻——他们的手,不再是拿枪的手,而是沾着泥土、捧着希望的手。

夜深了,陈耀独自走到村头老榕树下。翡翠平安扣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极了田埂上的稻穗,像极了教室的窗棂,像极了所有在风雪里攥紧铁锹、又捧出希望的手。远处传来《洪兴谣》的歌声,是阿依带着孩子们唱的:

"山也高,水也长,手挽手哎心不慌;

种太阳,晒希望,日子越过甜又香......"

风里飘来烤榴莲的香气,混着孩子们的笑声,还有远处铁路的汽笛——中缅铁路洪兴段提前贯通了,第一列满载榴莲的列车正驶向昆明,车身上贴着洪兴的标语:"我们的光,自己种。"

陈耀摸了摸腰间的翡翠扣,突然想起三年前陈然在新加坡说的话。此刻他终于懂了:所谓"守护的光",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勋章,而是千万双沾着泥土的手,共同捧起的希望。而这希望,永远不会熄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