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港综之江湖 > 第127章 外资

第127章 外资

近的资金流动。"三小时后,分析师的电话打进来:"他们在跟泰国正大集团签榴莲收购协议,跟老挝国有矿业公司谈冶炼厂分成,连缅甸军方的后勤处都订了我们三千吨大米......"

"怎么可能?"顾问捏皱了报告,"洪兴的橡胶园去年还被地雷炸过......"他没说出口的是,摩根士丹利曾买通地方武装,在洪兴运输路上埋过三次雷——但上个月,那支武装突然"集体转业",成了洪兴的护路队,领头的少校胳膊上还纹着洪兴的稻穗徽章。

此时的洪兴城,正飘着榴莲的甜香。新加坡李老板的加工厂里,第一条生产线刚调试完毕,金黄的榴莲肉被送进无菌车间,包装机"咔嗒咔嗒"吐出"洪兴牌"猫山王礼盒。李老板叼着雪茄,指着墙上的进度表:"陈先生,下周就能发首柜到新加坡,超市的订单排到三个月后了!"他指了指窗外,二十个洪兴青年正跟着新加坡技师学操作分拣机,"您的工人学得比我还快。"

"那是阿凯的功劳。"陈耀蹲在车间门口,给老阿婆剥了个榴莲,"他说'要让机器听咱们的,先得让咱们的手摸熟机器'。"老阿婆咬了口榴莲,眼睛弯成月牙:"比我年轻时吃的甜,那时候穷啊,一年见不着半颗果子......"她的手抚过包装盒上的"洪兴"二字,"现在倒好,咱们的果子能坐飞机去外国。"

橡胶园那边,泰国正大集团的代表正跟阿积签协议。阿积举着钢笔直挠头:"陈叔说不能签独家,咱们得留条路给老挝的橡胶农......"代表哈哈大笑,拍了拍阿积的肩:"陈先生说得对!我们正大要的是稳定货源,不是垄断。洪兴能把橡胶卖给所有人,这才是生意。"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橡胶林,"上个月你们的工人在山洪里救了我三个技术员,这份情,比合同金贵。"

最热闹的要数矿场。老挝琅勃拉邦的矿场主带着翻译,冲进洪兴的铁匠铺:"陈主任!我们要合作建冶炼厂,但得用你们的技术!"铁匠铺里,洪兴的师傅正用土法炼铁,火星子溅在粗布围裙上,烧出一个个小窟窿。"我们的铁匠会打农具,会修机器,"陈耀擦了擦手,"但冶炼厂得按规矩来——环保要达标,工人要培训,利润分一半给矿场所在村。"矿场主愣了愣,突然竖起大拇指:"陈先生,我在曼谷见过太多商人,只有你会说'利润分一半'。"

最让陈耀意外的,是克钦独立军的合作。头人带着二十个战士,牵着十匹骡子,驮着满满当当的盐巴和药品,走进洪兴城。他翻身下马时,腰间的猎枪撞在陈耀送的改装枪套上:"陈先生,我要跟你学种水稻。"他指了指身后的战士,"我们的战士从前只会打枪,现在要学耕地、插秧、修水渠——您看,这是我从部队里挑的二十个'学生'。"

陈耀蹲下来,摸了摸战士们晒得黝黑的脸:"学种地苦,比打枪苦。"战士们异口同声:"不苦!我们要让自己的地长粮食,不让子孙再拿枪换米!"头人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串稻穗,"这是我儿子在学校种的,他说'洪兴的稻子比子弹金贵'。"

摩根士丹利的顾问终于坐不住了。他带着新拟的"合作方案"再来洪兴时,正赶上丰收节彩排。广场上,孩子们举着用榴莲壳做的灯笼跑,妇女们唱着《洪兴谣》,阿凯带着护路队在演练队列——他们的臂章上,印着洪兴的稻穗和各合作方的标志:泰国的莲花、老挝的占巴花、中国的五星。

"陈先生!"顾问挤到台前,"我们可以追加投资,不要求控股,只要......"

"只要什么?"陈耀从后台走出来,手里端着碗榴莲粥,"要我们的橡胶园?要我们的矿场?还是要我们的学校?"他指了指正在给老人量血压的医疗队,"您看,这是解放军派来的医生,他们不要股权,只要洪兴的百姓健康;您看,"他指向正在教孩子算术的中国老师,"他们不要分红,只要洪兴的孩子识字;您再看,"他拍了拍身边的克钦战士,"他们不要保护费,只要自己的地能种稻子。"

顾问张了张嘴,没说出话。这时,小棠举着个榴莲跑过来,塞到他手里:"叔叔,这个甜!"顾问咬了一口,突然鼻子发酸——这甜味里,有橡胶园的汗水,有矿场的尘土,有教室的粉笔灰,有所有洪兴人攥着铁锹、笔杆、锄头的模样。

"陈先生,"他突然笑了,"我明白了。洪兴的地,确实种的不是资源,是人心。"

当天下午,摩根士丹利的官方声明出现在财经新闻头条:"撤回对缅北争议区域的资源投资计划,转为支持民生合作项目。"评论区里,一条高赞留言写着:"原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