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港综之江湖 > 第122章 饥荒

第122章 饥荒

疾,没要一分钱。"

"大爷,"陈耀把米袋塞回他怀里,"您把这米熬粥,给儿媳补身子。米不够,我让人送红薯来。"他指了指窗外,"您看,后山的葛根都挖完了,河里的鱼也捞干净了——可咱们的地在,人在,就能再种出粮食。"

转机出现在九月的雨夜。中国农机厂的货轮绕道菲律宾,悄悄停靠在缅北边境码头。船舱里装着五十台拖拉机、二十台播种机,还有两百吨杂交稻种。随船来的技术员老张拍着陈耀的肩:"陈总,我们厂长说,'洪兴的人能让榴莲树改种橡胶,能让毒贩的地变成稻田,这样的政府,该帮。'"

同一天,新加坡的榴莲商人老林发来邮件:"陈先生,我把货轮改道了。这批猫山王,给缅北的孩子当点心。"附件里是转账记录——不是给洪兴账户,是给"缅北儿童营养基金"。

更让陈耀惊喜的是,村东头的老阿公带着儿媳来谢他。儿媳的肚子已经显怀,她捧着碗热粥,里面飘着半颗榴莲干:"陈先生,这粥比我嫁过来时喝的还香。"老阿公从怀里掏出个红布包,"这是我孙子的长命锁,给您戴着——保佑洪兴的地,风调雨顺。"

年底,缅北的第一茬杂交稻熟了。金黄的稻浪翻涌着,盖过了曾经的焦土。陈耀站在田埂上,看着阿凯带着士兵帮忙收割,阿依教孩子们辨认稻穗,老阿公的儿媳抱着刚出生的娃娃在田边转悠——娃娃的小名叫"稻花"。

"陈叔,"阿积举着平板跑来,"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翻了三倍!中国答应明年继续提供农机,东盟也松口了,说可以考虑解除部分制裁。"他顿了顿,"还有,新加坡的榴莲订单回来了,买家说要'支持勇敢的土地'。"

陈耀摸出兜里的稻穗,放在嘴里嚼了嚼。青涩的米香混着阳光的味道,在齿间散开。他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学校和医院,突然想起三年前陈然说的话:"真正的强大,不是让敌人害怕,是让土地记住你的温度,让百姓相信明天会更好。"

暮色渐浓时,洪兴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广场上,村民们架起大锅煮新米,香气飘出十里。孩子们举着用稻穗编的草帽跑,老人们在树底下打糍粑,妇女们把新米装进陶瓮,贴上"洪兴丰年"的红纸。

陈耀站在市政厅顶楼,望着山脚下的万家灯火。风里飘来新米的甜香,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像极了陈然在新加坡果园里说的那句话:

"土地不会辜负用心的人。

你给它希望,它就给你丰收;

你给它脊梁,它就给你春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