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月份的天儿,看着烧火烘炕,还得一边干活,热气加潮气,可不好受。
村长想说,你着急住,他们着急拿到粮食,好在都是一个目的。
“晚上就差不多完事了,你啥时候弄个锅回来,再找他们给你抹严实,省的冒烟。”
锅?
“等下,”
一分钟后,干活的人就看见小姑娘小小的身子,顶着一口硕大的锅进来,都愣住了,村长很快反应过来,
“快过来个人接过来,哎呦,你说你,也不怕压的不长个了。”
简单低头看看自己,最多一米五,是得长长,不说上辈子一米七的大个,咋也得突破一米六的基本线吧,她可不想当个小矬子,
“瞎说,我还在长身体呢。”
小心翼翼的把锅放上,又用泥巴抹平,这样烧火时也不会往上窜烟。
这村民干完了还一脸不舍的盯着锅台,村长只当没看见,简单出去他才怼了那人,
“有点出息,一个铁锅至于的吗?”
其实,他也眼馋的,村里有一半人家都没有大锅,都是用的小锅,瓦罐之类的,但是大人盯着人家孩子的东西,这话好说不好听啊。
把东西卸到村长家,跟着刘三爷去他家定做了东西,定下来明天一起给送到新房子那边,这才满意的离开。
刘三爷把牛系好,叫来孙子孙女,
“看爷爷这有什么?”
两个孩子也是皮包骨头,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油纸包,一层层打开,还带着余温的香味顿时飘在小院里,
“是大饼子,爷爷!”
刘三爷满脸的皱纹都在颤抖,
“是啊,是大饼子,来,一人一半啊,”
“呀,有馅!”
“是菜包子,是好吃的菜包子!”
刘三爷也愣住了。
第12章 搬进新家,分粮
老太太震惊,
“你,你居然舍得买这带油水的东西?
老头子,有啥事你跟我说,咱还有孩子呢,你看孙子孙女多好,咱家人在一块,啥困难都能过去,你可千万不能做傻事啊。”
刘光明冲进来,带着一身的木屑,手上还拿着刨子,后面跟着儿媳妇孙香。
“谁要做傻事?谁要做傻事?”
一惊一乍的,两个孩子捧着半个菜包子一口还没敢动呢,齐齐的看向爷爷,
刘三爷哭笑不得,
“让不让我说话了?谁要做傻事了?我是想说,这不是我买的,我今天不是送新来的小知青去公社吗?这是人家塞给我的,我以为是大饼子就收了。”
老太太松了口气,拍着胸脯坐回炕沿上,
“吓死我了你!”
门口的俩人也才注意,孩子手里捧着的是吃的,刘光明皱眉,
“爹,让孩子吃了,好吗?”
刘三爷回头就对上孙子孙女的目光,手里捧着好吃的,也在使劲的忍着,却一动不动,
“虎子,小花,吃吧,没事。”
两个孩子都不大,虎子7岁,小花才5岁,赶的不是好时候,他们压根就没吃过几次饱饭,就是菜包子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两个,一听到允许,“啊呜”一声小脸就埋进去了。
“人家既然给了,就说明不差这两个,这玩意也不在一时,既然来了咱们村,常来常往,总有还回去的时候。
刚才人家不是定了些柜子啥的吗?你去给人好好弄着,笤帚都给扎紧点。”
“哎爹我这就去。”
刘光明媳妇也跟着出去,
“我去看看炕席,把那些毛刺都磨一磨,别扎着她手。”
简单检查了一圈,不得不说,是真认真啊,晚饭时跟村长也是一顿好话,不光刘卫民听的高兴,连王桂花也跟着坐直了不少,这可是他男人领导的好。
刘秀在一边佩服的看着小知青,几句话把她爸妈哄得乐呵的,她妈那打遍全村的性子,居然笑的跟朵花似的,旁边的小黑蛋更是震惊的盯着他奶,刘建设和刘大莲俩人看着他们爹跟小知青俩人,就村里人干活的话题互相吹捧,从修房子说到盖房子,从除草说到铲雪,从杀猪说到上山打猎,从陷阱说到刘柱子,然后刘卫民叹气,
“哎,柱子也是可怜,摊上这么个妈,现在人还不知道死活,这二嫂子以后这养老啊,唉!”
“平时好东西给谁了,让谁给她养老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