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植盗微澜之八珍依迷 > 第十三章 伏魔殿

第十三章 伏魔殿

三个人再不啰嗦,各自披挂上阵。上官青衣走在最前,绕过三道弯,见一石门,按下按钮,石门洞开,霎时,感觉一股阴风扑面袭来,因四人都戴着防毒面罩,根本闻不出味道。大家纷纷打开狼灯,眼前豁然光亮。青衣拔剑在手,放慢了脚步,进得洞来,阴森诡异的场景映入眼帘。只见洞内到处挂满了蛛丝一样的东西,空气在缓慢流通,时而丝线飘起,有些珠丝相互缠绕堆叠,形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网状的结构,向内不断延伸。整个洞内异常潮湿,湿漉漉粘嗒嗒,时时有米粒般大的水珠从黑暗的头顶上滴落,一眼望去,在光线中形成厚厚的雨幕。一些细小的不知名的昆虫在狼光照射下不停在网中穿梭游走,似乎很惧怕菖蒲艾簑的香气,每当艾簑接触到丝状物,那些攀附在丝线上的虫子就会迅速地躲避开来。

“这才是真正的盘丝洞啊。”米一小声地呢喃道。

“如果没有菖蒲艾簑会是怎样的结果。也不知道当年支进一伙是如何发明这簑衣的,简直是天才的设计。”玉刀感叹。

“是不是支进发明的不好说。这是菌蕈的气生菌丝,有没有毒现在还不好下结论,得看到原生的子实体才能辨别。还是尽量避开的好。”盘龙提醒着大家,他测了测洞温,20多度,心才放下。对于菌物界,盘龙小有涉略,只知道这是一个诞生于十亿年前,繁盛于恐龙大灭绝后的庞大种群,在人类的进化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人类所知甚少。之所以看重洞内的温度,是因为绝大部分的真菌种类基本不能在高于人体的温度下存活,当然也有例外,像2001年发生在澳国的加特隐球菌感染就死了很多人。据查龙虎山地质岩层可最早追述到五亿年前的元古代时期,眼前的这处洞穴也不知存在了多少年。世界上最长寿的真菌类存活过2800年,相对于漫长的地质史来说时间不过一瞬,但是,近十年来,随着地球温度的升高,地下极少量真菌孢子发生了突变,不仅适应了气候的变化,而且窜出地表,给人类带来新的威胁。这些知识自己也只知道个大概,时下只有暗中把握,没时间对他们几人科普。

再往前走,洞径变得阔大起来,一些老树的侧根从泥土中穿出,杂七杂八的横亘了一地。大量的菌蕈丝线不见了,附着其上的是更为粗壮的菌索,一篷篷簇拥着生长,在雨幕中不停扭动,似有灵性一般凭空乱舞。几个人都不敢擅自向前,定了定心神,玉刀抢先一步走到最前。只听“咔嚓”一声,脚底响起声音,低头细看,一只一米来长的三节栉蚕被玉刀踩个正着,碧绿的血水从竹节中溢出,玉刀挑起栉蚕,刀光一闪,栉蚕瞬即肢解。雨幕中扭动的菌索好像受到了伤害,一阵剧烈的狂舞过后,突然齐刷刷伸长菌索朝众人袭来,玉刀和上官早有准备,抡起刀剑,冰锋过处,地上一片狼藉。

“这是栉蚕的幼虫,李大师特意告诫过,成年栉蚕都在六节以上,每长出一节大概要五年的时间,那几只变异的栉蚕起码有十节之多。幼儿栉蚕虽有攻击力,但毒性不强,成年的才要命。”上官轻声提醒,“越往里走,这种小的栉蚕会越多,成年的一般都在鼠毳附近转悠,大家要时刻小心。”

“好像你来过一样,说得这么绘声绘色。”

“我是没来过,但来之前,李大师叮嘱过。”

“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

“什么?”

“大师知道石函的事吗?”

“他没说,我也没问。应该不知道吧。”

乘着斩落大片的菌索,几个人快速地调整着心态。正像上官青衣所说,狼光的视线里,栉蚕越来越多,那些附生的菌丝和菌索也越发密植,虽然湿度很大,洞中仍到处飞舞着小小的白色孢子,在狼光中看得异常清晰。紫云神丹也许就是这些孢子的克星,否则在发明防毒面罩以前,支进一伙怎能做到安然进退。还有菖蒲艾簑,既驱虫又挡毒,真正的各有奇效。当然你可以利用功利化的手段,浇油、喷火甚至砍斫、挖掘,如此这般,无异于竭泽而渔,必然严重破坏洞中的生态,得不偿失。

玉刀和上官一前一后,不断挑落从四面八方偷袭过来的栉蚕,盘龙的御镐却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如果不能使用毒蛇飞焰,就只能挥舞着尖柄进行格挡。很多次,栉蚕爬上了米一的簑衣簑笠,举起利如刀刃的前足向米一发起攻击,但都被眼疾手快的上官一一击杀。随着进洞越深,多节粗壮的成年栉蚕现身,一个个朝着四人奋勇杀来,前赴后继,不死不休。看这架势,一定是快到鼠毳的生长地,不然不会如此拼命。对于这些栉蚕的进攻,有玉刀和上官的刀剑在,还够不成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