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植盗微澜之八珍依迷 > 第五章 四九禅

第五章 四九禅

回到四合院,四个人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如梦的幻境和啮骨声依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有那洁白如瑕、古灵精怪的依迷熊掌。原田雪更是心潮难平。一路走来,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执着,不断融入到探寻八珍依迷的征途中,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来自祖国同胞的力量和温暖。她觉得临行前三叔的嘱咐愈发沉重,肩上背负的家族使命愈发迫切。好在一切有了良好的开端,再这么顺利地走下去,必能达成所愿,希望二叔在天之灵保佑,事遂人愿。

第二天,大家都在九层宝塔的顶室内看到了璇玑图的真迹。八寸见方的白纸上,密密麻麻跳动的金丝铁篆与原田敬三展示的不无二致。据支英告诉,璇玑图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为明朝嘉靖帝时期所遗。时间虽然久远,白色的纸张却看不出任何的变质痕迹。盘龙好奇,上手摸了摸,发觉璇玑图用纸比一般的纸张厚很多,上面的篆字一个个入墨很深,异常清晰。除了厚度有些奇怪之外,再无发现。其他人都上手过后,原田雪拿出事先准备好的u盘,把家族最新的研究成果在电脑上重新演示了一遍,大家对照着原图真迹看得十分仔细,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可供切入的蛛丝马迹。

“支大师,我看还是让大伙歇歇,现在有两图在手,大可慢慢研究。不妨请您说说这璇玑图的前世今生?”米一觉得再这么比对下去也不是办法,也许换个角度思考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授说的是,大家不可心急,沃若续茶。”支英走到窗边,眺望着崇山峻岭无边竹浪,心海翻腾,那些心口相传的家族过往像起伏的波涛冲刷着他的脑海。

传说大明嘉靖帝朱厚熜“大礼仪”廷辩获胜后,崇道活动随之升温,广纳道士,醉心于长生久视羽化登仙的炼丹生活,在莫非王土的广袤寰宇大兴土木,广筑殿观,再加上对一应享受追求极致,这既给了神木厂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匠作们的性命危险。在“壬寅宫变”后,嘉靖帝害怕再遭暗杀,一生退居西苑,更加热衷于斋醮祈祷,并派出大批方士到处寻找千年灵芝万年参王等珍贵药材。不知是哪个方士在什么时间从什么渠道探得八珍依迷的消息,在皇帝面前吹得天花乱坠,嘉靖帝深信不疑,喜上眉梢。那方士深解圣上的用心,勒令神木厂一众花园匠在全国范围追寻。当时身为匠首的支进哪敢怠慢,组织起队伍开启了探寻八珍依迷的征途。由于事关重大,为了防止让更多人卷入,更好地保护属下,秘密组建的队伍始终非常精干。

几年下来,山海星途,八珍依迷竟被支进全部寻获,在喜不自胜之时,阴谋与暗杀悄悄降临。方士与掌笔太监一起倚仗宫廷权威欲逼迫支进等人写下八珍依迷的藏身地,而后杀之据为已有。不想消息泄露,支进一干人等连夜奔逃,他带着妻儿一头扎进了茫茫青城。

支进虽然躲过了宫廷的追杀,却痛苦地过起了乞丐的生活。由于青城道场鼎盛,香火绵延,生恐隐匿之所被发现,不得已又向江南方向逃遁,最后,来到了江西铅山石塘镇偷偷地隐居起来。当时的铅山石塘是全国著名的宫廷御用纸的生产地,水陆商贸发达,人口稠密混杂,他们混迹于人群,单享着炊烟,饶是如此,整日里还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陆续听闻了一帮兄弟的死讯,心感万念俱毁,多年后,在绝望中带领族人重旅八珍星途,用七星晶钥标注好除冥眢以外的七珍之所,相传七星晶钥齐聚才能开启冥眢秘境。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支进拖着奄奄一息的病体回到石塘,最终想了个办法,用铅山的连四纸秘密做成了璇玑图,把八珍依迷和七星晶钥的相关信息用简练隐晦的金丝铁篆全部写进了八尺素书。

就这样,不知过了几代人,其中的一支族人密藏璇玑图迁回了青城,隐姓埋名,逐渐发展,一边守护住先辈发现的熊掌依迷幻生地之响鱼境,一边派出族中子弟不断加入青城道教学艺以壮族力,终于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社会名流。然而,事关璇玑图的秘钥却因时代流转,世事变迁而至忘却,打开璇玑图的奥妙之门戛然消失,族人们只好把璇玑图珍藏起来,守护着先辈遗留的最后一处密境残存至今。算起来,延续到支英一辈已是第十七代。至于家族中擅长的川派盆景制作技艺,还是迁回青城后的事。因成都、青城一带早在五代时期盆景制作技艺就已独树一帜蜚声华夏,加上族人本就是匠作出身,于是加入队伍很快在当地发展起来。响鱼境当然是家族的不传之密,几百年来一直不为外人道者。因产自响鱼境内的珍珠黄杨殊异于其他产地的品种而成为全国盆景界独家绝响的品牌,历史上族人中诞出过好几个川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