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掌柜的,粮价几何?”
“现在每家每户凭借户籍,每日提供一斤米面。”
“还限额?”胡娟提出疑问。
“你是外地来的吧?那只能用高价,从铺子里买走一个人头半斤米,需要路引和户籍,我们这里会有登记,十日内不允许买第二回。”
掌柜看了她一眼,不带私人情绪地把情况说了。
“我们这昨儿来了一个大官,给出的限额的法子,这大官说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城里富商囤货居奇挣难财,也为了保证穷人家在旱灾时,也有口吃的能活下去。”
胡娟感叹道:“这法子确实不错,虽然每人都吃得少些了,但个个有得吃,就连女人和妇孺也会因为人头限额有了活下去的保障。”
“是啊,这法子,救了不少人的命,这才叫百姓父母官啊!”掌柜与有荣焉地道。
胡娟见他神情不像是作伪,倒松了一口气,又跟着询问了一些事,知道了这大官是军营里来的,带着妻子来巡查灾情,之所以在泉水县停下,是因为妻子病了,但县里没有女大夫。
男女之防是大忌,虽然那大人不在乎,叫县里的大夫尽管来看。
但县里的男大夫们都不敢放开手治,所以迟迟没有诊治好。
胡娟从铺子里走了出来。
把情况跟众人说了,让他们心里有数。
正好派出去的壮丁队伍面带喜色地回来了。
“族长,我找了个便宜的大院子,一晚只需要给四百个大钱,是个富商留下的三进三出的大宅子,能塞下我们一村的人,我们现在过去吗?”
“好。”
“水的事,我们也打听清楚了,泉水县现在虽然也种不成地,但是井里还有水,我打听了,打水按人头来,一个人头一天能打两壶水,多了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