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被拎出小书房,接下来两天,宋长煦提高了防范,没让宋歌再偷爬阁楼。
韩时序又来过几次,有一回宋歌还在院子里撞见了他,对方瞧见宋歌的时候倒是笑得温和,还送了他一包松子糖。
韩时序弯腰,笑着道:“阿照长大了些,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你当喊我一声叔父。”
宋歌喊了一声。
韩时序十分高兴,大概是来得匆忙也没额外带什么小孩喜欢的玩意儿,就从自己手腕上摘下来一串象牙骨制的念珠,塞到宋歌手里道:“拿去玩罢。”
那串念珠上带着隐隐香气,和韩时序身上的气味一样,空谷幽兰似的淡淡香气。
宋歌对韩时序印象很不错,实在是因为这人生得俊美,又出手大方。
月末。
宋太傅瞧见宋歌坐在桌前,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抬眼看了几次,还是咳了一声道:“阿照,在家里闷了吧?”
宋歌道:“还好,爹爹买了新书,我看书就好。”
宋长煦还未说话,一旁坐着的宋家两个哥哥就忍不住心疼起来,一个去看自己爹,一个挤眉弄眼地给小孩使眼色,比了口型跟他透口风。
宋长煦哼道:“你们别教坏弟弟,我本就已经想好了,明日老二跟我去泮宫祭祀,老大,你陪着你母亲一同去泮水祈福,也把阿照带上,小心看顾着些,人多,不要走散。”
宋青阳起身拱手,应下。
宋歌眼睛亮亮的,从板凳上蹦下来,也学着大哥的样子拱手,只是刚一弯腰,就被宋长煦笑着抱起来,连声夸道:“阿照是长大了些,真乖。”
宋歌之前身体不好,即便是现在也比寻常孩子要弱上一些,宋夫人之前夏日祈福的时候,要么自己也留在府里陪着宋歌,要么就只去半天,匆匆赶回来。
算起来,这还是宋歌第一次出远门。
宋府里带了几个小厮和丫鬟,宋夫人又细细地给准备了一些行李,她自己都没带多少,只顾着张罗宋歌的了,把小孩平日里吃的、玩儿的都带了一些。因为要在泮水附近多住上两天,避避暑气,因此还把宋歌一直睡着的玉席也带上,薄被也带了一条,要不是马车装不下,宋夫人很不得把床都给小儿子带上。
另一边,宋歌也在自己整理行李。
他手边一个藤编的小箱子,结实又轻巧,收拾了两三身衣裳,又放了一册正在读的书,其他就没带了。
宋大哥忙完了,又过来瞧他,见弟弟已经装好了箱子,正乖乖巧巧坐在小凳上等人,宋青阳只觉得天底下再没有比自家小孩还乖的,一颗心都膨胀起来。
宋青阳问他:“阿照,还有什么要带的没有?大哥多备了一辆车,你只管说,都给你带着。”
宋歌摇头,道:“没了。”
“你再想想,下午才走,还有时间呢。”
宋歌想了想,道:“大哥,我想给伏三易写封信,你能帮我给他吗?他好几天没来,我想他了。”
宋青阳牙疼,不是很想帮这个忙。
但看着眼前小孩仰头一脸真诚的模样,还是勉为其难答应下来。
二皇子在宫里没什么玩伴,他家阿照何尝不是呢?
难得有个玩得来的小伙伴,几天没见,是要挂念一些的。
宋歌就从凳子上跳下来,去找了纸笔,认真写了一封简短的信,请大哥帮忙转交。
宋青阳收进袖子里,摸摸他的小脑袋,哄道:“阿照放心,一定给你送到。”
有丫鬟过来,说是宋夫人那边已准备妥当,要接小公子先过去。
宋歌就被丫鬟牵着手,一路带去了堂屋。
宋夫人见了他之后,招手让他来,给他又看了几件新衣裳,笑着道:“都是上个月给你定下的夏衣,原本就是留着去泮水祈福时候穿的,忙得太狠,差点就忘了,正好一块带去,等到了你再挑着穿。”
宋歌看了一眼,都是十分鲜亮的颜色,小孩衣服不大,但绣工精致。他收回视线,问:“阿娘,大哥和二哥他们也有吗?”
宋夫人笑道:“自然是有的,你们兄弟一样,你年纪小,衣服大小拿不准,就多准备了两件。”
宋歌就点点头。
宋夫人心里感慨,只觉得小儿子最像他爹,家里外头什么事都要管一管,操心劳碌的命。
*
泮水。
多年前,当地文气汇聚,形成了一处有水湾环绕的山林,这处水湾就是泮水,而山林前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