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97章 初成规模的集市

第197章 初成规模的集市

自发形成的秩序,很容易就会被不遵守秩序之人所破坏。

只是在没有刘备或李基的手令情况下,就算是糜竺也调动不了一兵一卒,更别说是糜家了。

而此前糜竺每日都需要计算海量钱粮的调度问题,自然是无暇亦无有心思去跟李基讨论这种有备无患的细节问题。

旋即,李基轻敲了三下马车,马车便是随之停了下来。

不远不近地跟在马车后方的一个人则是快步地走到了马车的旁边,耐心地等待着。

相对比城内已经快要进入宵禁时间,这里自然没有宵禁可言,更显得自由畅快,因此才吸引了大量士子宁愿呆在这边也不会选择返回城中的驿馆歇息。

那锦衣司成员则是小心地将手令收入怀中,然后快步离去返回吴县之内。

要么便是颇为狂热地推崇李基的;要么便是对李基多有鄙夷不屑的;又或者是似乎在两者之间左右横跳的串子。

治政拖泥带水,从来都不是李基的风格。

只是李基用不惯羽扇,也就顺手将这个时代已经存在的折扇的前身——“腰扇”进行了些许改良,做成了一把折扇。

只可惜,限于工匠那边的造纸术还没有改良成功,所以这把通过多层纸张糊起来的折扇几乎便是黄色的且折痕也不够明显。

片刻后,一份调动两百郡兵用以日常维持仁德书院周边秩序的手令被李基从书写加印完毕,然后通过帘子递给马车外等待着的锦衣司。

设立“宵禁”的原因很多,对于城内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李基是断然不会取销“宵禁”的。

“坐吧,仁德书院附近的锦衣司可是相当不少,当真出现什么形迹可疑之人,也早就被监视着了。”

“明正兄,这段时间吾有所感悟,明日有意再次一试‘四渡红水’,还请明正兄手下留情,且给我留一下进入‘仁德书院’的机会。”

而不少附近百姓临时客串的小商小贩显然也是嗅到了商机,在各家酒肆茶馆附近贩卖着自家所做的特色小吃,好一副喧闹的场景。

李基随意地摆弄着茶具,享受着这难得的闲暇之余,注意力则大多都放在身后夏侯兰一行人高谈阔论的内容之中。

李基轻呵了一声,刘武这才不敢违逆地小心坐在了李基身侧的位置。

深知孙策是怎么死的李基,自然不会疏忽大意。

李基笑了笑,不忘提醒着刘武一句,让刘武顿时便感觉心中一暖。

至于世家豪族出身的士子,那便是更加富裕了!

而也就在刘武坐下后,忙碌地招呼着各个客人的伙计也捧来了火炉、茶具、茶叶、香料等等。

尽管这些谒舍的环境相对简陋,但却大有一种供不应求之感,多间谒舍都已经挂牌无房。

等那个领了手令离去的锦衣司成员迅速融入人群之中消失不见后,刘武双目时刻警惕地打量着周边之余,再度稳稳地赶着马车沿这条修建不久的官道往仁德书院而去。

即便李基早就从锦衣司的汇报之中简略有所了解,但是亲眼看着这种热闹的氛围,李基莫名地有种亲近的感觉。

而随着越来越接近仁德书院,明明已近黄昏,但是这片倒是出乎意料的热闹。

夏侯兰!

且坐在茶馆之中高谈阔论的夏侯兰,面前还坐着足足七八个士子。

并且,据李基所知,自己的名声在仁德书院周边可谓是响亮之极。

吴郡每日的钱粮开支几乎比一个州还要来得夸张,造船工场以及以工代赈几乎就跟两头吞金兽那样,不断地吞着吴郡的钱粮。

甚至,李基看着眼前初显热闹繁华的集市,目光闪烁,心中不自觉地酝酿出一个更为疯狂的收割计划。

即便暗处还隐藏着一些锦衣司,但李基还是微微颔首表示允许。

不过,坐在侧面的刘武自然也知道李基在关注着身后那一桌的动静,暗自观察之余,小声地朝着背对夏侯兰等人的李基实时汇报着。

旋即,李基拍了拍自己身旁的座位示意刘武坐下。

不过眼下吴郡的气温已经逐渐热了起来,平日里出行偶尔扇一扇风还是足够的。

“明正兄,今日你又连败七人,无有一人突破至沙盘边缘,可见明正兄的水平当真是一日千里啊。”

刘武的武力不低,放在战场上也比一般的二流武将要强上些许,在吴县附近倒也足够担任护卫工作了。

“小心烫。”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而诸多士子显然也是拒绝不了在渐渐降下的夜色中,与三五同窗好友喝着小酒,吃着夜宵,高谈阔论的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