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大漠苍狼:绝地勘探 > 分章完结阅读3

分章完结阅读3

来。89kanshu.com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发现问题,我们这些人和大山打惯了交道,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拐不弯。我当时要不是听老猫讲过,也肯定不会注意。

这里的树木长的非常粗壮,树冠遮天蔽日,地下还有灌木,那个洞窟的口子朝天开在一根横倒的巨大枯木后面,很多不知道哪里延伸过来的根部都长了出来,包住了垂直洞壁的一边。

这是一个典型的地质构造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洞,其实就是山岩壳上的一条巨大的裂缝,最宽处确实有30多米,站在边上朝下看去,下面就是悬崖峭壁,一片漆黑,嗖嗖往上吹风也不知道有多深。

洞壁上有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有很多蕨类和苔藓,看的出这应该是一个喇叭洞,下面的空间比洞口还要大。在洞口工程兵已经架上了一张网,一边拉着牵引器和柴油马达。一框一框用军绿色帆布包着东西给吊了下去,显然这洞下面已经有人了。

那个大校告诉我们,工程兵已经完成了初期的勘探,洞有214米深,这洞下面积水,我们可能得坐皮筏艇,而且,在入洞六十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四个岔洞,我们这一批人要进行分组。

我听到这里脑门就开始冒汗,老猫的话在我心里揪了起来,这老家伙也太准了。

当时的情况,属于勘探方面的人一共是二十三个,四个人一组,一共四个组,剩下的人做后备队支援,每一个组跟半个班五个战士,做掩护和背装备。

我们全部都是正规军编制,入伍的时候受过严格的训练,但是这几年高强度的工作下来,根本不可能持续那种体制,有一个班在身边,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洞窟勘探,绳索重量很重,遇到地下断崖或者地质裂隙的时候,消耗量又很大,多几个人带绳子,可以让我们在初期走的更远。

另外显然他们还带了一些自己安排的东西,经常训练的新兵都能负重20公斤行军30公里以上,虽然不知道他们背了什么东西,但是看他们的表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我当时琢磨着老猫的话,想混着到支援那部分人里面去,先窝着看看情况,可恶的是排组的时候,是按年纪来的,我在里面算小的,给分在了第二组,和我同组的还有王四川,和两个陕西来的,一个叫裴青,一个叫陈落户,两个人说普通话都不老地道,我们有时候讲笑话,这两个人听啥乐啥,整天:你包社列,饿知道列,忒喝笑列。

和我们一起的是当时内蒙古工程兵团六连四班的五个人,副班长好像叫什么什么抗美,四个战士都是陌生面孔,相当的年轻,那时候也不带介绍的,我们就是互相敬了个礼,认了面孔就算了。

当时副班长是带56式,其他四个人带着54冲锋枪,子弹都带足了,王四川和他们说太夸张了,在南方的洞穴里可能还有野兽,在这里,最多有蝙蝠而已,这里的洞内温度太低了,冷血动物呆不牢,熊之类的东西也不可能爬到这种洞里去。

当然这些兵不可能听他的,我们自己都拒绝带枪,只是绑上了武装带,带上地质铲和地质锤等工具,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防身的。又不会太重。

准备妥当之后,我们一个一个的被牵引器从洞口吊了下去了,他奶奶的腿儿的,二百米多吊着下去要十分钟,一点一点,好比荡秋千一样,真是要了我的老命了,我宁可自己用绳子自己荡下去,爬悬崖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200多米真不算多深。

因为整个喇叭洞是曲折的,刚开始的时候还有阳光,下到三十米的地方开始转暗,洞的方向改变,再下去只五六米就进入到一片漆黑的状态,此时可以看到下面有灯光照上来。

我一路草草的看了看岩壁,很明显的寒武奥陶系灰岩,显然这个洞是一个复合洞窟,肯定兼有溶洞和构造洞的特点。

很快我就下到了能够看到下面景象的位置,洞的底部足有一个标准操场的大校,底下全是水,水在缓缓流动,显然这里流淌着一条地下暗河,不过这在岩溶洞穴里太常见了,我一点也不惊讶。

我还看到下面架着很多临时的铁架子,不知道是日本人当时留下来的,还是我们自己架设的,几只大型汽灯和先行运下来的东西,都堆在架子上。工程兵正在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都是一只一只折叠好的皮筏。有几只已经充好气,漂浮在水面上。

水似乎是不深,很多人都穿着胶鞋站在水里,王四川比我先下去,连烟都点着了,站在一边用手电四处照洞的内壁。

我下到底部的铁架子上,处于职业习惯,注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