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神之主题(终章,6K)

第一百四十六章 神之主题(终章,6K)

像是特纳美术馆的布局,或者不如说,是文森特在后来设计美术馆时不自觉地收了灯塔布局的影响。

当然,现在它的里面同样被肉质障壁挤得满满当当,有些地方似乎还带上了“裂解场”的特征,形成了一道道勉强可通人或蓄水的窄廊。

L形、二楼、靠左、走廊的尽头

大脑处于生理性的缺氧状态,让范宁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起来,他接连划开这些拦住前方去路的肉层,一路摸索着去向这个直觉可能的点位。

没有任何可供折返、绕行、或徐徐寻找的时间。

走廊的尽头

那里有一幅画,肖像画,镶嵌在木框中的布面油彩,由内敛的黑白褐黄灰等调子组成。

由于隔了数层半透明的肉质组织,能看清的细节仅限于此。

范宁的肺快炸了。

脸上覆盖着很多碎肉和黏膜,很难受,但拨开也无用,这里一点氧气都没有了,范宁感觉自己在憋气潜水,而且是已经耗光了近乎全部的肺活量的那种。

范宁手脚并用、连滚带爬地划开,伸头起仰望那一头浓密的羊毛卷发型,带着不苟言笑又富有深意的神色,作手持乐谱状的中年男子。

这,就是文森特或范辰巽的合作人?

神圣骄阳教会的初代圣者圣塞巴斯蒂安?

这可能吗?

或许参照于其他所经历之事,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范宁的喉结在动,随着音节逐词张嘴,试图吐出这个名字,足足努力了几次。

但除了嘶哑的嗫嚅,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接着,他又在巴赫画像所持的那张白色谱纸上,看到了一个淡金色的符号。

横直的不规则的四道折线,就像音乐的四部和声进行,或是一段四声部复调音乐的旋律线。

“无终赋格”

巴赫就是见证之主“无终赋格”!

他不是“掌炬者”,他是“父亲”!

按照“格”的定义,后者好像的确更符合世人的认知范宁的手臂在隐隐颤抖,他好像知道d小调的“神之主题”是什么了,也知道巴赫是凭借什么晋升了见证之主,晋升后的神名为何该如此表述了!

肖像画在逐渐褪色变淡,那张带着淡金色见证符的谱纸则反之愈发凸显。

最后,化为一本薄薄的羊皮册子,从画面之上掉落了下来。

范宁将它接起。

「Die Kunst der Fuge」

《赋格的艺术》,后世编号BWV1080,作者的亲笔手稿,压制‘旧日’残骸污染的关键之物。

巴赫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不为任何指定乐器而作,仅表现纯粹抽象的音乐关系。

也是穿越前的范宁最后在音乐会上听到的那次现场!

“神之主题的确也只有它的主题配得上如此称谓。”

22条千变万化的赋格曲,尽皆基于一条极为简单的d小调主题发展而来,以有限的素材和灵感,发掘出了对位法写作的所有可能性。

最重要的第22条终曲,仅仅处于未完成状态,就已经让巴赫穿过了穹顶之门,如果说写完的话

为什么会未完成呢

这座灯塔F先生千方百计想渗入的灯塔坐落在失常区深处,与“X坐标”隔岸相对的灯塔

在解答了相当多的困惑后,范宁不再能去思考由此衍生出的更多困惑,他的眼前出现了大片大片的黑斑幻觉,在窒息的状态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划开了已经完全褪色、只剩一张干净亚麻布的画框——

嗤!!!

里面露出了一扇好像是彩窗状的事物。

他没有细看,直接撞了进去,跳了下去。

呼吸突然一瞬间通畅了,但是,体力已经油尽灯枯,仅仅不到两米的高度差,他先是双膝跪地,然后侧身完全跌倒。

扑通!!

“哈哈?哈哈哈哈哈!”

蓬头垢面、衣衫破烂、裹着厚厚黏液的范宁躺在地上,先是讶然的笑,再是身心俱疲的笑,最后是彻底释然的笑。

“罗伊也祝愿您此行顺利很多时候,在远行终点等待着人们的,没准就是自己早已相逢的事物依我看,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说不定就是‘朝圣’的意义呢”

在阿派勒战区开设告解室时,罗伊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