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书包网 > 盗墓笔记7邛笼石影 > 第 44 章

第 44 章

雷联系在一起。

这里有铁器,官方上最早的出现记载是春秋时代,但因有陨铁的存在,事实上很难只靠铁器来判断年代。又因为样式雷牵涉其中,即使不是清代建立的,也一定在清代被使用过。

样式雷能搞定的东西,我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筑本科生没有理由搞不定,何况边上还有一个自负的盗墓理论派大佬。

难道你觉得,能从这里的朝代上看出什麼来?我问。

中国墓葬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各种精巧的机关都有非常清晰的时代特徵,而且越是发达的朝代,越会出现技术上的飞跃,比如说,满代出现了鸽子翻,在唐代就发展成连环板。辽人则因为地处北han之地,墓葬多用剧毒,排石。到了清代国外的机械技术进入,更是丰富了奇银巧术的发展,其至做出了不发出声音且能自行恢复原样的机关。如果能知道这里造於什麼时代,大概能猜出几种可能性。小花道:举个极端的例子,这里肯定不是现代建的,不会有红外线这种东西需要我们担心,

这一套我也听爷爷说过,确实如此,不过把这招用在这里,太冒险了。因著之前经历过很多的事情,我明白,在这愧千年前就设下的谜团中,唯一可以肯定,就是古人不能被小看。

我爷爷也和我说过另一个例子,他曾在一个北周时期的墓葬里,看到过一只非常奇怪的陶器。那是一个长长的陶瓶,上面全是一排排手指粗细的孔,更像乐器,他本来以为自己发现了一只用来过滤的器皿,拿起来却发现非常重。上下颠倒这东西,想看个究竟,却在那一瞬,从陶器身上的孔里,伸出非常多的石雕小手。

爷爷说过的,防盗措施一共就几个层次,往往所有大型古墓都有这样的特徵:第一是找不到,第二是打不开,第三是拿不走。

这座张家古楼,几乎在每一个点上都做到了极致,难怪这麼多年了,所有人对它都束手无策,

按此想来,真是无计可施,现在唯一可以做的,是离开这儿,到处去收集与张家楼有关的资料。

但似张家古楼的隐秘程度,姑且不说能不能找得到,就算真有,恐怕也得花上大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